-
交汇点讯 吊灯摇摆、桌椅晃动,是地震!“请所有同学就地避险,蹲到课桌旁边、抓紧桌腿、用手护住头和后颈”……今年10月13日是第36个国际减灾日,江苏省暨南京市2025年国际减灾日活动在南京外国语学校明远小学举行,其中应急演练环节模拟南京市秦淮区发生5.2级地震。正在上课的南京外国语学校明远小学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科学避险、有序疏散。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秦淮区蓝天救援队接到搜救楼内失联人员的指令后迅速行动,队员们熟练地操作无人机对整栋教学楼进行全域精细化扫描,其下方搭载的红外热成像探测仪精准捕捉热源信号。救援队员通过实时回传的红外画面敏锐地捕捉到两个热源信号,系统随即自动生成并锁定了信号所在的精确三维坐标。整个侦察定位过程快速、精准,为后续的强突入救援指明了关键方向。
随后,蛇眼生命探测仪登场——它通过前端高灵敏度摄像头和传感器,深入废墟缝隙内部,将实时影像与生命体征数据,比如体温、微动等,传回显示终端。借助蛇眼生命探测仪蓝天救援队精确定位被困人员位置。
此次应急演练中,不少“吸睛”的专业应急救援装备登场。云梯臂节节攀升,平稳伸向被困人员所在的窗口……承担此项救援工作的32米云梯消防车,最大举升高度31米,相当于10层楼的高度,工作斗最大载重400公斤,可同时救下几名伤员和全副武装的消防员,可谓名副其实的“生命方舟”。
地震导致交通受阻,救灾物资无法及时转运至医疗救护点。此时,拥有高达400公斤负载能力、钢制身躯的机器狗大展身手。机器狗采用仿生学四足设计,搭载高扭矩关节电机,能够轻松跨越瓦砾、攀爬陡坡、在崎岖不平的废墟上如履平地,其地形通过能力远超任何轮式或履带式设备。可承载大量药品、血浆、小型医疗器械等关键物资,一次充电即可支持数小时的高强度作业。
应急演练后,活动现场还开展了装备展示与体验教育、防灾减灾知识竞赛等活动。
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当天,全省各地也广泛开展各类防灾减灾科普活动。在徐州市泉山区七里沟街道新语社区,徐州应急组织泉山区红十字会的专家利用模型现场演示心脏复苏急救演练。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急救操作要点和技巧的社区居民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太实用了,以前总觉得这些安全知识离自己很远,现在通过现场学习和实践,掌握了很多救命的技能,以后遇到突发情况也知道该怎么做了。”
应急救援包作为灾害发生初期的关键物资,是守护生命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镇江市应急管理局向镇江实验学校捐赠一批应急救援包,飞鹰救援队专业人士还应邀为师生带来讲座,讲解在常见灾害情境下的正确应对措施和自救互救技巧。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卢晓琳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