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作为江苏省的一个三四线城市,能够在短时间内同时建设三条地铁线路,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政策支持":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徐州作为江苏省内的重要城市,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投入。
2. "经济发展":徐州作为苏北地区的重要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长,城市交通需求日益增加,建设地铁成为缓解交通压力、提升城市品质的必要举措。
3. "城市规划":徐州在城市规划中,将地铁建设作为城市发展的重点工程,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确保了地铁线路的合理布局和高效运行。
4. "资金保障":徐州市政府加大了对地铁建设的财政投入,同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支持,以及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确保了地铁建设的资金需求。
5. "技术进步":随着我国地铁建设技术的不断进步,施工效率和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为多条地铁线路同时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6. "社会需求":徐州市民对地铁出行的需求日益增长,多条地铁线路的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徐州能够同时建设三条地铁线路,是政策、经济、规划、资金、技术和社会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举报 -
根据2017年(修订版)《徐州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徐州被定位为全国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且到2020年,中心区常住人口控制在288万,土地面积控制在316.19平方公里。
国家发改在审批地铁有三个条件,第一,要求财政收入100亿+(徐州2017年为350亿);第二,城区人口300万+,这个条件不符合要求,但也比较接近(徐州中心区人口不到288万)。第三,规划线路的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以上,这个要开通才知道,估计难!
按照三个条件,二个是没有问题的,就是人口数量上有些不足,但类似蒙混过关的城市也不在少数。
从经济实力上看,徐州2017年以GDP总量6600亿元,市域人口876万,市域面积11258平方公里。经济总量全国城市排名第31位,跟哈尔滨、长春、石家庄、沈阳等省会城市不相上下。可以说经济实力雄厚。
全国已经超过30个城市开通地铁,暂且不说开通多少线路,也不谈每年财政补贴多少。就从经济实力上看徐州排得上号。
虽然同时开通3条地铁,但城区人口还是不足,开通地铁不过是构建几条通道而已,不足以在未来构建2、3百公里以上的地铁网,更形成不了地铁效应。更不用说客流量单向高峰小时3万以上的条件。财政要不断地来补这个无底洞。
徐州开通地铁基本具备条件,但要形成具有效应的地铁网还是很难,而未来不断补缺的财政资金补偿才是重点!
举报 -
举报